10月21日,由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1年陜西省企業“三新三小”(“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”和“小發明、小創新、小改造”)創新競賽成績揭曉,陜北礦業公司41項“三新三小”創新成果榮登榜單,其中一等獎2個、二等獎8個、三等獎31個。
成果的背后,得益于陜北礦業公司始終堅持“科技強企”戰略積極推進科研項目實施,不斷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,持續提升“全員雙創”工作,為打造“行業領先、世界一流”新型煤炭企業提供強大動力和科技支撐。
好機制激發了創新活力
2021年,陜北礦業公司按照中省、陜煤集團科技創新工作部署,將科技創新管理列為專班工作,推行科技創新項目一月一報送、一月一分析、一月一評價的工作機制,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,激發創新活力。
劉寶明是張家峁礦業公司機運隊副隊長,也是陜北礦業公司公認的技術大拿、創客明星,先后完成“一種空段皮帶一字清掃器”“一種滾筒軸承防護裝置”“一種減速機冷卻水循環利用裝置”等創新和科技類項目達80多項,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認證30余項,被評為陜西省技術能手、煤炭行業技能大師。
陜北礦業公司深入推進全員“雙創”工作,圍繞“創新樹”生態體系,瞄準千萬、百萬、十萬、萬元級的創客目標,構建了以“崗位基本工資+崗位績效薪酬+崗位創客創新薪酬+特別獎勵薪酬”為核心的全員創客薪酬。在“雙創”基地建設、重大創新項目研發、全員“雙創”薪酬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,打通了將創意變為成果的通道。
2021年前三季度,陜北礦業公司職工共申報雙創項目2685項,認定有效2253項,新獲專利98項,產生經濟效益3.82億元。23項創新小成果獲中國煤炭行業協會2020年優秀“五小創新”成果,其中一等獎3項,二等獎17項,三等獎3項,檸條塔礦業公司榮獲優秀組織獎。
好載體釋放了人才紅利
近年來,陜北礦業公司大力弘揚工匠精神,加強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,制定和落實勞模工匠鼓勵激勵政策,為勞模工匠成長搭建平臺、創造條件,實現企業與人才互利共贏共同發展。
8月13日,紅柳林礦業公司任保利大師工作室喜獲2020年“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”榮譽稱號,成為陜煤集團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。
任保利大師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,經過四年的發展,已經成長為陜北礦業公司人才培養的“孵化器”。先后培養了150多名學徒,6名技師,54名高級工,100余名熟練工,其中2人榮獲“省級技術能手”榮譽稱號,1人在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斬獲金獎。
據了解,工作室先后完成“大采高平刀斜切進刀采煤工藝”“采煤機液壓系統輔助油箱過濾裝置”“西安1200煤機離合器改造”“艾可夫煤機搖臂漲套固定方式改進”“煤機搖臂護板升降支撐裝置”等300項創新成果,有效破解制約安全生產的技術難題,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3000余萬元。
目前,陜北礦業公司先后建成7個創客總站、81個創客分站、246個創新小組,成立7個“雙創”導師組和14個技能大師(勞模)創新工作室。職工累計申報創新項目10300多項,累計創效超過21.4億元。
產學研推進了重大項目
近年來,陜北礦業公司以“創新驅動”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之本,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,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力度,開展關鍵技術攻關,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,甚至具有世界首創意義的科技創新成果。
——與中國工程院彭蘇萍院士團隊攜手,積極推進生態重建課題研究。其間,檸條塔礦業公司以“梯田+經濟+果林”“農戶+企業+民生”的合作模式開創了采煤沉陷區立體生態治理的重建速度,為煤炭行業采煤沉陷區立體生態重建提供了樣板。
——與中國工程院王國法院士團隊合作,在張家峁礦業公司開展“智慧煤礦巨系統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礦井建設”研究。構建了立體式全方位的綜合智能生態系統。今年10月份,張家峁礦業公司成為全國首個全礦井智能化示范標桿單位。
——與中國工程院王雙明院士團隊合作開展“低階煤綜合利用研究”,系統分析了陜北地區原煤的基本煤質特征、工藝性質特征的空間穩定性,實現了不同用途煤分級區分評價。
今年,陜北礦業公司累計完成科技成果鑒定7項,其中5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、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獲中煤協會科學技術獎6項,其中“1.1m淺埋深堅硬薄煤層智能開采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”項目榮獲特等獎。(徐峰)